近日一条原本应该是暖心新闻的消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7月6日广东游客卢女士称孩子的手表不慎被放入高铁列车的纸质垃圾袋中,随后手表定位显示仍在大同南站,于是在求助大同市政服务热线后,两位环卫工人在高温天气下寻找了4个小时,翻找了8吨垃圾,终于手表物归原主。新闻发出后有人讨论“值不值”,也有人讨论这是否属于滥用公共资源。
大同市有关部门曾这样回应网络上的争议:此前也有过帮市民寻找失物的先例,此次并非特殊个例。只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最后这一句当然体现了大同城市服务的温度,原本是好事,但是为什么会引起争议,根本原因在于寻找失物虽然帮助了失主,成全了大同的美誉,却忽视了对基层环卫工人的关怀。
做决定的是上级,具体干活的却是基层环卫工人。在高温中持续4小时翻找8吨垃圾,环卫工人的保障是否到位?垃圾恶臭对环卫工人身体的影响、翻找垃圾导致的细菌感染风险,高温持续作业可能导致的中暑风险,还有寻找一个未知可能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拍脑袋做决定的人又是否考虑到了呢?
从相关报道的视频来看,两名具体负责的环卫工人并没有特殊的防护措施,赤手翻找,也未佩戴口罩,垃圾场简陋的环境当然更不可能让他们的寻找变得舒适一些。“不体恤一线环卫工人”的网络声音当地有关部门确实无可辩驳。
据报道,该事件中涉及的新城环境公司后来设立了“助人为乐基金”,承诺奖励涉事环卫工并常态化表彰类似行为。在舆论的推动下,两位环卫工人或许能得到一些金钱上的奖励,但是只有被批评才能有关怀的现实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人对人的关怀与体谅本该是人性应有的闪光点,事后再作为难免有种被迫的不情愿感。关注基层辛苦,体谅基层不易,希望上位者为城市形象与政绩积极努力的同时,别忘了基层环卫工人们也是老百姓,也需要被善的力量温暖。(立尔)